这一次,他再也无法站起来纠正:“请不要再叫我‘中国光学之父’。”2011年7月21日13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校名誉校长王大珩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会议前,全体与会人员向老校长王大珩院士遗像肃立默哀。会议在一片庄重肃穆的气氛中进行。与会者满怀着对王大珩院士的无比敬佩和对王院士离去的深切悲哀,纷纷泛论了他们对王院士的生平事迹、治学品德、创新思想、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感受。
王大珩院士1915年生,祖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是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是我国光学工程技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者,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主要倡导者,被称为“中国光学之父”。王院士生前热心教育事业,曾担任我校前身之一的哈尔滨科技大学校长,1984年以来一直任我校名誉校长。王院士生前时刻都在关心着学校的发展建设,每次来到哈尔滨都要到学校看看,与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共谋学校的发展大计。
追思会上,校党委书记高军首先讲话,他说,哈尔滨理工大学师生为失去我们崇敬的老校长而感到万分悲痛,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学习王大珩老校长的献身科学的精神,求实的工作态度,革新的气质,勤俭的作风,乐观的情操,要秉承他“教研并举,理工结合;多科互用,形成特色;卓育人才,亦能亦德;应迎世纪,面向祖国”的教育思想。继承他的科学思想、战略思维、高尚品格、谦逊作风,早日把哈尔滨理工大学建设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李大勇校长在回忆几次与王大珩院士及其家人的情景后感触地说:“老校长曾说过‘高等学校的教育要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要尊重实践的需要,要切实做到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科教育一定要强调基础宽厚、理工科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做到全面发展,适应未来建设需要。’如今老校长的谆谆教导和慈祥面孔仍然记忆犹新,使人深刻难忘。我们的老校长功勋卓著,身处尊位,学高八斗,却始终保持清廉简朴,所得奖金几乎全部捐出。在和师生相处中,为人谦和,平易近人,行端身正,不图名利,展现出一心为国为民的科学家平凡质朴的生活本色,这些都将成为我校世世代代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副校长武俊峰指出,王大珩老校长为我国乃至世界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逝世是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损失,更是我们理工大学的巨大损失。老校长对我们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老校长身上那种科研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赤诚爱国、心怀大爱的精神在当前主流价值观回落时期,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要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引导我们的学生推崇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发展科学、创新科学,努力推动学风建设的不断好转,使老校长的精神在理工大学的学子当中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一代一代地映射出来,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陆岩表示,王大珩院士不但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培养人才标准方面,老校长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亦能亦德,要有献身精神、奉献精神;给我们师生提出了做人做事要有集群的性格、乐观的情操;对我校提出教研并举、理工结合、多科互用、形成特色的办学理念。老校长献身祖国、勇挑重担、鞠躬尽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心系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全校师生员工终身学习。
郭二军副校长表示:“要号召哈理工全体师生乃至全国大学生不仅今天学习老院士的精神,而且要永远学习老院士的精神。他强调,王大珩院士的事迹是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的源泉,更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党委宣传部部长崔玉祥说:“惊闻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王大珩院士逝世,尽管心里有点准备,但还是为之震惊和悲痛。自己有幸与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交往,他多次来学校自己接待过他,每次都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永远不会忘记王大珩、何泽慧等7位院士1997年3月去漠河观看上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在设计王大珩展室布展内容过程中,才知道那次是他们自费去漠河的。何泽慧、王大珩两位院士相继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代宗师,世代楷模。想起王大珩院士在讲当年为什么把光机所选在长春建设时说的话:“长春有工业基础,有一定的条件,有利于光学事业的发展。那时候,我心里的目标就是要把长春建成中国最大的光学基地,建成像德国的‘蔡司厂’那样世界闻名的光学城。我们那代人,能得到一个机会为国家做点事情,就心满意足,再也不会去计较什么了。人是习惯了把做事放在第一位的,个人生活其次。我们做起事情来,从来不会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都是从国家考虑,从事业考虑。无论是怎样艰苦的地方,大家都是高高兴兴地打起铺盖卷说去就去了”。我们崇敬的老校长王大珩院士留给我们这样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的哈理工人没有任何理由把它丢掉,一定要把老校长的精神品格世代相传,把哈尔滨理工大学建设成为老校长王大珩院士所希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殷景华说:“王大珩院士探索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热爱祖国、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伟大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在老校长大物理思想指引下,我校大物理学科得到发展,我作为大物理学科带头人,肩负着先生的重托,要带领大物理学科的全体教师继承先生的遗志,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教书育人,做好本职工作,为大物理学科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学生。”
原技术物理系主任赵成文回忆说:51年前,开始聆听王大珩校长讲授《电子技术》课。当时王大珩校长风华正茂,精神焕发,功绩显著,是1955年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入选的院士。1961年和1962年,王大珩校长相继给两个专业四个班120人讲授《原子物理》和《统计物理》课,课间我们都上前围着他问些问题。80年代老校长曾对我说:“我给你们上课也挺辛苦,讲一次课要备课8个小时。”在大学里,连续三年分别讲三门课的老师是不多见的。自此我与王大珩院士结下深厚的师生感情。王大珩校长在以下五个方面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他纵观全局,跟踪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振兴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二是他不计血本培养学生;三是他特别注重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四是他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重视试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五是他一心为国、淡泊名利、勤俭朴素、平易近人。
原技术物理系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黄明哲追忆起王院士生前的点点滴滴:“王校长有几十个头衔,却从不表露自己,从不接受任何礼聘。不管怎样忙,有求必应,飞来飞去都是坐经济舱。每次接见交谈,从不受时间限制,谆谆教导,诲人不倦。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模范,也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榜样。王大珩院士去世了,我们失去了一个伟大科学家、教育家,失去了一个可敬可爱的老校长,我们一定要把老校长的科学精神、教育理念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使之永垂不朽。”
应用科学学院院长崔云安、原技术物理系第一任主任班�、原技术物理系党总支书记王振民、原技术物理系党总支书记贾陇生、原技术物理系激光研究所所长于助分别回忆了他们与王大珩院士接触的平常小事和对自身的影响。他们对王大珩院士巨大的科学创新精力和百年不渝的教育情怀表现出由衷地敬佩,并纷纷表现必定要学习王大珩院士艰难奋斗、淡泊名利、襟怀坦荡、无私奉献的可贵品德,培养先生那样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义务感,要以先生为榜样,继续精良传统和作风,以实际举动来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
我校原副校长、90岁高龄的杨枫得知举行王大珩院士追思会的消息,特意创作了一首《满江红》,并委托原技术物理系党总支书记贾陇生在追思会上诵读。当读到“哈理工师生默哀思,人声咽”时,在场的人们哽咽了。
王大珩院士多年来潜心科研,热心教育事业,他为共和国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值得所有人缅怀,他在理工大学提出的“教研并举、亦能亦德”的办学思想至今仍倍受推崇,老校长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全体哈理工师生不断探求真知,创新进取,全体哈理工人都以老校长为最大的骄傲和自豪。(摄影:杨剑锐)
学校举行王大珩院士追思会
校党委书记高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校长李大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杜广春出席会议
副校长武俊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党委副书记陆岩出席会议并讲话
副校长郭二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宣传统战部部长崔玉祥在会上发言
应用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殷景华在会上发言
原技术物理系主任赵成文在会上发言
原技术物理系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黄明哲在会上发言
原技术物理系第一任主任班�在会上发言
原技术物理系党总支书记王振民在会上发言
原技术物理系党总支书记贾陇生在会上发言
原技术物理系激光研究所所长于助在会上发言
原副校长、90岁高龄的杨枫创作诗《满江红》,委托贾陇生书写并在追思会上诵读